2020年11月16日星期一
English

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重温回信、牢记嘱托、锤炼本领 争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余杭区四家科技小院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日期:2024-04-29 16:28:06 查看:699

2023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小院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总书记回信精神激励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扎根基层农业一线,厚植情怀,锤炼本领,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治学问,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同学回信一周年之际,余杭区四家科技小院师生共谈对回信精神的感悟,表达新时代大学生牢记嘱托、立足基层、服务三农的决心和信心,全面展现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新征程的生动实践和精神风貌。

余杭蜜梨科技小院:沃野千里 砥砺奋进 奋力开创三农新辉煌

蜜梨科技小院是浙江省第一家科技小院,荣获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最美科技小院”称号,小院全体师生员工感到: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立足于农村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聚焦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科技创新和农业实践,开展科技扶贫、农技推广、产业带动等系列活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贡献力量。同时,我们将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农业强国梦想而努力奋斗!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吴良欢教授是蜜梨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他对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产生强烈共鸣。他认为,这封回信不仅仅是对青年学子的激励,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鞭策。总书记的回信告诉我们,教育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人才、塑造人格、引领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引领,不仅要在学术上做出突出的成就,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带领学生深入民生、走进乡村,让他们亲身感受国家乡村振兴发展的脉搏,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农业栋梁之才!

刘帆是蜜梨科技小院的第二任院长,是中国农技协表彰的“最美研究生”之一。他表示,作为科技小院的一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激励着我们不仅要在科技领域追求自己的成就,更要关注社会、关爱国家、关心人民。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意识到,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荣誉或经济利益,更是为了国家繁荣、人民福祉。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指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造福社会的实际行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将秉持着为祖国科技事业献一份力量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余杭鲈鳜科技小院:习总书记回信科技小院引领新时代青年奋斗

鲈鳜科技小院研究生梁孟今年也获得中国农技协“最美研究生”荣誉称号,他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一周年之际,有幸获得中国农技协“最美研究生”殊荣,我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习总书记的回信如一泓清泉,润湿了我内心沃土,也激发了我对祖国、社会的深情和责任。他期待我们抓住新时代的机遇,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青春热情。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

鲈鳜科技小院在总书记回信一周年交流中纷纷表示,科技小院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有效平台,也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阵地,自己将在科技小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总结、凝练、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将习总书记回信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实际生产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余杭稻米科技小院:立足科教 构筑桥梁 服务三农

去年的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稻米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祝增荣教授、依托单位负责人刘占宇博士、研究生张想芬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对科技小院的功能总结为构筑四个“桥梁”:

一是构筑科技创新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研究生既要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也要立足生产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科技小院为研究生架起了科技创新与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研究生可以深入田间地头,边学习边实践边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意识得到增强。

二是构筑高校专家与水稻种植户之间的桥梁。农业生产是系统工程,科技小院研究生利用高校优势,将多个学科专家请到科技小院,在田间在一线为稻农现场授课、解惑答疑。高校专家是一条条线,通过科技小院,将其拧成一股绳,改变由过去一个专家解答稻农生产中一个问题的点对点模式,在专家与稻农间架起了一座科技助农惠农的直通桥梁。

三是构筑科普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在向稻农学习的同时,也为稻农科普涉农领域的最新科技进展,积极策划并引导在读学生和青年教师深度参与农业科普教育,不仅满足了农技科普和青少年农学研学需求,也实现了新农人、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多梯队人才培养。

四是构筑生产全产业链创新的桥梁。科技小院除针对依托主体技术难题开展研究外,还积极对接其他领域专家,深度介入耕、种、管、收稻米生产全过程,还协助稻米品牌策划和建设运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稻米科技小院打通耕种管收和加工及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条中各环节间的堵点,构筑起全产业链条间创新的桥梁,实现科技助农产业兴农。

余杭竹笋科技小院: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带动竹农共同富裕

来自浙江农林大学的林新春教授是竹笋科技小院首席专家,他真切感悟到,在习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指引下,我们针对当地笋用林经营中存在的竹林退化、竹笋品质下降等问题,设计相应的课题,安排研究生到竹林里来做实验,把成果应用到竹林生产实践中,直接解决竹农生产经营中的痛点与难点问题,真正帮助竹农提高收入,并带动周边竹农实现共同富裕。这种模式不但能够解决竹农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而且能够培养同学们的三农情怀,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竹笋科技小院院长马嘉豪从习总书记回信中深刻感受到党对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关心和重视,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他说,作为一名研究生,有幸参与了竹笋科技小院的建设与运行过程,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生产实践,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做好农村科技服务,实现竹笋满山种,走地鸡满山跑,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竹笋科技小院研究生蔡思嘉认为,通过学习习总书记给科技小院的回信和在科技小院的亲身经历,对科技小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科技小院规模虽小,但发挥着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巨大作用。在这里,我们需要跳出舒适区,不断努力尝试和创新。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操作来验证和巩固所学内容,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出自己的贡献。(余杭区科协)